COP30凝聚全球共识,应对气候变化进入新阶段
2025-11-24 09:42
新华社巴西贝伦国际观察11月23日电COP30凝聚全球共识,应对气候变化进入新阶段 新华社记者吴浩周永遂陈浩泉巴西当地时间22日晚,随着《联合国弗拉姆·WeWork气候变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30届缔约方会议(COP30)主席多拉戈的木槌响起,掌声雷动。这场举世瞩目的会议终于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首次在没有美国联邦政府参与的情况下举行,会议达成的一系列成果重申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绿色不可逆转,今年是《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各方对COP30寄予厚望,希望会议成果能为未来十年全球气候治理指明方向。经过13天的谈判,各方最终就多项关键问题达成共识。 COP30通过了《全球动员、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政治文件。本文件涵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气候金融、国际合作等多个主题。文件称,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在2025年之前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适应资金比2019年增加一倍,并呼吁走2035年的路程,为气候适应行动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为此,会议决定制定为期两年的气候融资工作计划,由两名主席担任主席,一名来自发达国家,另一名来自发展中国家。另外,本次会议埃伦斯首次将贸易问题纳入成果文件。会议强调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任何国家在采取气候应对措施时,都不能采取单边行动,设置不合理的贸易歧视或贸易壁垒。会议成果得到多方支持。由39个气候变化威胁最严重的国家组成的小国联盟表示,即使最终的胜利并不完美,但也取得了必要的进展; 44个最不发达国家代表埃文斯·恩杰瓦对“到2035年支持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三重融资”成果文件成果表示满意,感谢会议成果“站在16亿弱势群体一边”。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是人们所向往的。今年,美国联邦政府没有派出任何高级代表参加贝伦气候会议。这是美国联邦政府自首届气候变化会议以来首次缺席这次重要会议,团结了各方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政治意愿。这也表明,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是世界大势、时代潮流、人心所向。目前正在南非参加二十国集团(G20)出席第二十届领导人峰会的巴西总统卢拉22日表示,COP30的成功举办是“科学的胜利”、“多边主义的胜利”。 UNFCCC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在全体会议闭幕时表示,这次会议展现了世界通过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希望。会议达成的文件指出,全球向低排放和气候决定型社会的转型是不可逆转的,也是未来的总趋势。 “我们很早就知道,这次气候会议将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举行。否认、意见分歧和地缘政治给今年的国际合作带来沉重打击……但COP30表明,气候合作仍然充满活力,人们仍在为建设一个生机勃勃的地球而努力。”斯蒂尔说。中国正在帮助“南半球”独自实现转型的重要目标。在COP30国家馆区,“中国角”每天都挤满了参观者。这里是会议的“强磁场”,也是与会代表的“打卡区”,体现了气候问题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李高介绍,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推动会议取得成果,包括遵守共同原则但区分责任,维护《巴黎协定》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国家自主缴款制度;首次将反对单边措施的相关机制纳入多边气候进程;建立了公正过渡工作机制。此外,中国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鼓励发达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适应资金的支持,为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会议期间,以中国为代表的南方国家成为凝聚共识的重要力量,多次呼吁采取气候行动,保护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利,促进包容公正转型,拒绝单边责任转移和贸易壁垒。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南南合作世界大学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携手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气候挑战,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截至2025年10月,中国已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5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实施300多个能力建设项目,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多个培训点。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斯蒂尔表示,中国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精神体现在中国的“双碳”目标中,这一愿景的落实也体现在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