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粤港澳合作取得哪些成果?广东在这些方面继续

2025-11-27 09:39

摄影:张瑞霖11月26日,广东省新闻办召开2025大湾区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会上,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介绍了粤港澳合作及科技合作情况。依托粤港澳科技合作工作组工作机制,三区不断深化要素、平台、项目、人才融合。摄影:张瑞林 推动开放,促进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围绕资金流转、人员往来、税收平衡、物流流通等关键环节,广东率先实现省级政府科研经费对港澳跨境拨付,总额超过6亿元。时间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和湾区内地九市人才背书政策全面落实,人才吸引力大幅增强。 1号环线通道方便了科研人员通行,将跨境通勤时间从50分钟缩短至30分钟。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导下,广东首创“科学汇通”试点业务,解决港资科研机构用REMITS资金无法进入账户的问题。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广州推进跨境科研物资正面清单扩大试点,进口时间缩短40%以上,惠及2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 “我们将继续增加杨军表示,要继续推动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共同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安排港澳科研单位满足省科技资源需求,为港澳科研人员提供科技资源。横琴、前海、南沙、河套,支持横琴布局建设30多个创新平台已初显成效,支持前海打造深港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建设深港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恒威前海智能计算。中心,推动与香港学校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推动南沙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区创业区在港开展。支持深圳园区布局环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总部、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东)优质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河套地区五个香港科技园、环线地区世界百强五强重点科研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骨干科技生等在深圳设立13个分中心。世界百强中的五个循环,以及世界百强中五个循环中的重点研究项目,以及世界前五中的主要重点研究项目。香港的大学。大尺度东莞散裂中子源、广州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等科研基础设施已在香港、澳门开放服务。建成6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和2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紧密联系一批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科技领军人物和著名学术机构。杨军表示,未来广东将与港澳合作打造国家级平台。充分发挥港澳优势,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高地高地等国家平台建设。加强合作,打造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持续推进打造大湾区科学论坛等高端品牌。支持环路、南沙建设国际科技组织集群。促进中国-葡语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促进PAWe是技术转移中心。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项目对港澳开放。创新实施粤港高校“1+1+1”联合资助计划,持续推进粤港粤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目前粤港澳已建立35个联合实验室,其中港澳高校牵头的联合实验室4个。 “点、线、面”带动三个领域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产业整体合作。下一步,广东将继续支持港澳机构申请省级行政许可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探索高校科研自主组织、实施和管理。与港澳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抓住港澳独特优势,探索粤港澳合作共建高水平国际期刊,培育和推出更多国际组织和技术,共同策划和启动国际科学计划或培育项目。大力引进领军创新人才(团队),扩大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南方网广东考察记者 卢少聪

相关推荐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86-765-4321
    [email protected]
    +86-123-4567
    天朝天堂路99号